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香港企业正积极采取行动。港交所首席可持续发展总监周冠英指出,企业要实现绿色转型,需从了解供应链、制定实际可行的目标以及灵活变通三方面入手。企业需精确计算其运营及供应链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并通过购买碳信用额等方式抵消无法减少的碳排放。随着香港碳市场的不断发展,
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中金碳期货ETF",追踪ICE EUA碳期货指数,首日成交额达10.2亿港元,成为亚洲首个挂钩欧盟碳价的金融产品,吸引多家主权基金配置。
3月16日,粤港澳大湾区碳普惠平台实现跨境碳积分互通,香港居民通过低碳出行获得的1000吨碳积分可在广州兑换地铁票及商业优惠券,大湾区碳普惠体系迈出关键一步。
香港交易所宣布,集团已于2024年实现碳中和。这是香港交易所气候行动的重要里程碑,兑现了其致力于推动全球净零转型的承诺。截至2024年底,香港交易所全球约99%的办公地点及设施已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通过直接采购绿色电力或购买可再生能源证书,香港交易所有效地降低了来自电力的碳足迹。
1月24日,由深圳国际科技信息中心、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合作的《全球创新城市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评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基于“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指数”(SET指数)形成,对全球30个城市展开深入评估,旨在洞察全球城市创新发展态势,为城市创新建设提供经
12月10日,香港特区政府推出有关香港可持续披露路线图,阐明香港要求公众责任实体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ISSB准则)的方针,并就不迟于2028年大型公众责任实体全面采用ISSB准则提供清晰的路径。本路线图也详述香港为支持可持续披露发展全面生态圈的蓝图,涵盖可持续核证、数据与科技及技能培
香港交易所27日宣布,将致力于2024年实现碳中和,并于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香港交易所希望能以此为实现社会净零排放作出贡献,有关措施包括扩大集团的碳抵消政策,透过购买优质认证的碳信用产品抵消所有(重大)碳排放。港交所将继续与其价值链的业务合作伙伴合作,支持他们制订科学的减排目标。香港交
香港政府于11月15日公布《绿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动纲领》,订立五大绿色导向的策略及十项行动,涵盖绿色船用燃料供应、基建配套、港口减排、鼓励措施、海内外合作和人才培训等多个范畴。 《纲领》提出多项目标,包括跟随国际海事组织订立在2050年前后实现国际航运净零碳排放;于2026年,香港注册船舶的碳
11月1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在亚洲气候投资研讨会上宣布与亚洲开发银行(亚开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和国际金融公司(IFC)等多边组织建立策略性伙伴合作关系,共同加强亚洲气候投资。 此次合作计划在亚洲投入至少5亿美元,聚焦于助力实现净零排放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产业
近日,香港证监会(SFC)正式发布ESG评级和数据产品供应商行为准则,旨在创建可信、高效和透明的ESG评级和数据产品市场。该行为准则一共包含六项原则,分别为良好治理、确保质量、利益冲突、透明度、保密和参与原则。
近日,中银香港下两幢标志性建筑物——中银大厦及中国银行大厦均获得中国检测认证集团旗下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香港品质保障局颁发碳中和认证,成为香港首家自有物业实现碳中和的商业银行。两家认证机构均采用国际碳核查标准ISO14064,以及国际碳中和认证标准PAS2060进行专业评估,认证符合国际标准。 20
7月18日电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18日在香港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发展论坛致辞表示,2023年香港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务总额超过500亿美元。许正宇表示,绿色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全球气候融资在2021/2022年已达约1.3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每年气候投资需要达到9万亿美元,到2050年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