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为国家的一部分,将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积极贡献力量,务求在2050年前实现区域碳中和。通过近零发电、节能绿建、绿色运输和全民减废等关键策略,实现源头减碳。”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副局长黄淑娴表示,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掘绿色经济新机遇,香港将基于香港交易所Core Cli
11月22日,中国建设银行的香港、迪拜和卢森堡分行成功在境外发行了针对气候变化的绿色债券,该债券包括三年期美元固定利率、美元浮动利率和欧元固定利率三种类型。债券总发行规模为11亿美元和3亿欧元,获得了安永和香港品质保证局的第三方认证,将在香港、迪拜和卢森堡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些债券专注于
中国内地的自愿碳市场CCER即将重启,大量碳信用产品将会上市。从中长期来看,CCER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自愿碳市场之一。对香港来说,一个重要的机遇是成为CCER与全球市场连接的通道。香港应该借鉴「股市通」和「债市通」的成功经验,建立一个「碳市通」机制
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杰出讲座教授陈清泉表示,“双碳”战略是指引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构建零碳城市是未来的必然要求,要从能源供应端、能源消费端、人为固碳端“三端发力”,推动四网(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人文网)四流(能源流、信息流、物质流、价值流)融合。
10月31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监会)宣布支持和提倡为在香港提供产品及服务的ESG评级和数据产品供应商,制订一套操守准则供其自愿遵守。该自愿操守准则将经由一个业界领导的工作小组制订,即香港ESG评级和数据产品供应商自愿操守准则工作小组。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担任工作小组的秘书
11月3日,香港交易所发布《有关优化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框架下的气候信息披露市场谘询的最新进展》指出,《上市规则》相关修订的生效日期将延后至2025年1月1日,以给予发行人更多时间熟悉新的气候信息披露规定。 此次通告包括以下内容:联交所在落实《上市规则》修订时,将考虑ISSB《实施指引》下
深圳排交所是中国发展最早的碳排放权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也是全国首个引进境外投资者参与的境内碳交易市场。此次,深圳与香港合作共建区域碳市场可以充分借助香港国家金融中心的有利优势,提高大湾区碳市场活跃度,并推动国内碳市场与国家碳市场互联互通。
中国香港地区在推动ESG体系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较为领先,本次提出的操守准则及其适用者,可以看成是对ESG全价值链拓展的有益探索,具体将有助于提高ESG评级和数据产品的质量和可信度,可为其他地区的资本市场提供借鉴。
10月31日,香港证监会宣布支持和提倡为在中国香港提供产品及服务的环境、社会及管治(ESG)评级和数据产品供应商,制订一套操守准则供其自愿遵守。该自愿操守准则将经由一个业界领导的工作小组制订,即香港ESG评级和数据产品供应商自愿操守准则工作小组。
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欧洲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严晋跃在主旨报告中指出,面向2030年“窗口期”,我国需加快CCUS技术研发突破,强化资金支持CCUS发展,推动更多、更具潜力的CCUS技术的研发与部署。
深圳排交所是中国发展最早的碳排放权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也是全国首个引进境外投资者参与的境内碳交易市场。此次,深圳与香港合作共建区域碳市场可以充分借助香港国家金融中心的有利优势,提高大湾区碳市场活跃度,并推动国内碳市场与国家碳市场互联互通。
10月31日,深圳排交所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深港两地以至整个大湾区碳市场生态圈的繁荣发展。根据合作备忘录,深圳排交所与香港交易所将共同探索两地碳市场联通合作及气候融资的机遇,致力于共建大湾区内的自愿碳市场。